现状:形势一片大好 近年来,由于国内市场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农化企业纷纷转向国际市场,出口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很多外贸企业反映说,国际市场现在有很大的空隙,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大多是以农业为主,耕地资源丰富,且农机制造、农化、化肥等生产相对滞后,长期以来都依赖进口,农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方面互补性强,合作与发展空间巨大。还有印度,巴基斯坦,韩国,日本,阿根廷,巴西等国家,当地的农化需求量也很大。中国企业和当地人合资建工厂,中方提供技术,原药,当地的农资企业则负责开拓渠道,建设网络。目前,很多出口企业的外贸销售额已经占到总销售额的百分之六七十,有的甚至高达百分之九十五。 来自海关进出口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农化出口量140.67万吨,比上年增长15.65%;出口金额为61.87亿美元,增长27.62%,是近年来出口形势最好的一年。 一位企业负责人说,中国产品为什么能出口,是因为农化工业的基础很扎实,产量质量上去了,品种发展了。同时,中国生产成本比较低,所以售价比较低,也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这几个原因导致出口发展比较快。 毋庸置疑,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化行业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市场化生产、供应体制基本确立,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题的产业体系,自主化参与国际化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行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在保持民族工业主题地位的同时,还保持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农化进出口在世界农化贸易舞台上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问题: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我们欣喜农化行业出口的快速发展外,与此同时,也有很多诟病随之而来。在我们的采访中,很多企业都道出了发展背后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化出口企业小而散,加剧出口竞争。在采访中,有国外客户表示,他们会询价100多家国内农化企业,以选择最便宜的价格。而参展企业则无奈地说:“我们不会降低产品价格或质量来换客户,对于这种客户我们只得放弃。我们不怕正规的市场竞争,这将刺激企业更好地发展提高,但是我们惧怕违法、不正当竞争。” 据记者了解,国内部分农化企业为抢占市场,不惜低价竞争,利润极其微薄,有些企业的出口利润已主要依赖于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更有企业以牺牲环境、降低安全性、降低质量来换取价格优势,抢占市场。我国农化产品价低质优的优势将逐步演变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劣势,影响我国农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海外登记受阻碍。在和众多CAC展商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最大的困惑或者最大的阻碍就是海外登记。这个瓶颈使得很多企业一直处于被动局面。核心问题有四个方面:1.对当地登记政策要求不熟悉,不能很好的进行资料的准备。2.国内外注册思路有一定差异,特别是发达国家,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3.外文和相关专业水平的欠缺暨人才的匮乏。4.企业缺乏长远规划。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海外登记永远是个难题。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2:06 , Processed in 0.0374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