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企业与儒家之道
儒家之道是中国哲学管理思想的核心,将儒家之道与文化管理相结合无疑是中西管理思想与方法在经营实践中的创新举措。
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历史之后,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这是孔子在总结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冯友兰先生认为,作为中国第一位教师,孔子觉得自己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就是这个缘故。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孔子在传述传统制度和观念时,所作出的解释则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正是这样,才使孔子不同于当时寻常的儒,而使他成为新学派的创建人。正因为这个学派的人都是学者,又是六经的专家,所以这个学派被称为“儒家”。 长期以来,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已深深地积淀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形成长盛不衰的传统美德、人格价值及品行修养,激励着后人承担起人生责任、社会责任及时代使命。应该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多方面的,在新的经济环境与历史条件下,国人对于儒家文化的积极肯定,再一次证明了儒家思想的生命力。 人性是善,还是恶,换言之,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中国哲学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孔子对于“仁”讲了很多,对“义”“利”之辨也讲得很清楚。在孔子看来“推己及人”,就是行“仁”。但是孔子没有解释为什么每个人应该这样做。孟子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因而建立了“人性本善”的学说。无论儒家还是法家,对人的本性问题的认识,都源自孔子的基本思想。 实际上,中国先贤的很多思想与西方先哲的许多思想都是相通的。对于人性、人的美德、人的智慧等命题,同样可以从西方的许多思想家那里找到源头。苏格拉底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美德同智慧联系在一起。休谟认为,仁爱分为特定的仁爱和一般的仁爱,特定的仁爱是对亲人的血缘亲情等,一般的仁爱是对与己无关的其他人类的广博的胸怀和慈善的心肠。作为一种自然之情,一般的仁爱所以成为社会性的德行、构成个人价值之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利他的倾向。 综观西方管理思想史,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偏重于把人视为“经济人”,因而忽视了人的感情因素。科学管理过分强调物质激励,强调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从而使得工人与企业主的关系异常对立。随着梅奥的霍桑实验首次把“人性”问题引入管理学,并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说。此后麦格雷戈的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洛姆的期望理论等,都是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通过对人的优点的褒扬、激发,来对人的潜能产生强烈的诱导作用,从而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等一系列人性化的管理,重视的是既要调动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要注重因管理对象、环境、条件、目标、内容等的不同,通过对被管理者采用诱导、分权、授权、鼓励等管理方式,把工作变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从而获得管理的最佳效果。 可以说,儒家之道是中国哲学管理思想的核心,将儒家之道与文化管理相结合无疑是中西管理思想与方法在经营实践中的创新举措,也是企业在管理模式上的更高一级阶梯,两者的有效结合可以促进企业及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在具体路径、方法上,就是针对企业不同的人力资源构成与员工实际情况,结合中国人的思维特点与行为方式,在不同的组织行为、人事管理、人际关系中更多地吸取儒家文化的优长。而针对企业的使命诉求、愿景塑造、战略制定、市场运营、流程管理、价值观培育等,则应更多地采纳文化管理模式。总之,应充分了解西方科学管理模式之文化管理与中国哲学管理思想之儒家文化,在经营管理实践中推动两者相互打通、彼此融合。融合得越深,效果就越好。 编辑:周春燕 zhoucy@vip.sina.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00:09 , Processed in 0.03746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