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大明确提出了“技术先导、服务领先”的经营战略,通过着力抓好结构调整和服务创新两条主线,实现由传统制造商向“制造+服务”的转型。为此,金正大一方面继续加大科研创新的力度,通过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继续保持公司在行业关键性、前瞻性技术开发研究和科技平台方面的领先地位。 发展缓控释肥是实现低碳农业的必然选择 我国用仅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为确保粮食增产,我国也消费了世界35%化肥。统计资料显示,1996—2008年,我国化肥使用量增长了36.9%,但粮食总产量只增长了4.7%,产投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是传统化肥利用率低。研究表明,我国当季氮肥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约为15%-20%,钾肥约为35%-40%。未被利用的肥料流失后,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引发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显示,每年我国有123.5万吨氮流入江河湖泊,49.4万吨进入地下水,299万吨进入大气。 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研究和实验数据表明,我国氮肥生产约占全国能源消耗的5%,每年氮肥在生产及施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8%。如能革新化肥产业,到2020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4亿吨,约占全国能源领域减排目标的12%。缓控释肥作为一种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新型肥料,可将肥料利用率提高50%至一倍以上。以2009年我国农业氮肥施用量2,800万吨(折纯)为例,如果以缓控释肥代替传统氮肥,可减少氮投入约700万吨,相当于节约1,350万吨标准煤,28亿立方米天然气,82亿度电。因而,大力发展缓控释肥是实现低碳农业的必然选择。 作为我国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金正大通过发起成立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构建了高层次的国家研发平台。目前公司掌握了缓控释肥膜材料配方技术、缓控释肥机理研究和制作技术等核心技术,并在缓控释肥方面获得发明专利78项,研发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通过不断提高技术门槛,金正大构建了强大的技术壁垒,使同行业竞争者短期内难以模仿和超越。与此同时,公司研制了释放周期从3个月到24个月,适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以及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的12个系列100余种专用缓控释肥产品,形成了年产60万吨缓控释肥的生产能力,连续三年保持了缓控释肥产销量全国第一,成为我国化肥产业升级的引领者。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4-8 12:28 , Processed in 0.04004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