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该项目,可口可乐进入县城,深入乡镇;通过该项目,可口可乐又换了一种方式(中心101,部分送货环节业务外包)重新进城,更有效率地保证中心城市业务。 101项目的研究者很多,得出的结论很多,这里不再重复。本人有幸参与此项目,除了解运作细节之外,对高层推行101项目的思维方式也作了一些概括,简单总结如下: 1.项目小组: 可口可乐其实是一台高速运转的销售机器,为了不影响这台机器的正常运作,大凡涉及创新的活动,均以项目名义,组建一个项目小组,选择地区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小组成员多来自可口可乐或太古饮料本营(Swire Beverages)的全职人员,尽量不要或少用大陆本地人。我身为大陆本地人,记得当时对此很不理解,甚至不满。 现在自己也在经营项目,才体会到高层的用心良苦。对于决定公司前途的大项目,差旅费是微不足道的。通用性是项目能否推广的前提,本地人过多介入,项目灵活性好了,往往难以控制,大范围推广的通用性就差了。 2.试点市场: 瓶装厂的核心人员,并不是很信任这些上面来的项目人员,会故意将一些“差的市场”让其做试点,项目经理对此也心知肚明。当项目小组进驻之后,项目基本在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项目经理作为“总顾问”参与销售运作,各方人员全力“配合”。项目经理会定期以项目简报上报总部与装瓶厂。 3.关键指标: 太古饮料作为可口可乐的全球合作伙伴,长期以来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立的市场运作方式与标准。所有的项目均会置于财务指标与市场关键指标的评价体系上,评估项目是否成功与是否有推广价值。 4.稳步推进: 一旦其宣布项目成功之后,会以试点市场为培训基地,安排潜在的合作伙伴起来参观,分批培训当地安装工(项目人员),四处“安装”这个项目。 如此这般,可口可乐在推行101项目时,坚持了其一贯的思维模式:选择样本市场,建立项目小组,严格试点,取得成功后,培训当地人推广。 市场运作标准是可口可乐的核心优势。将标准由中心城市“过渡”到其他地区,他们的工具是“项目运作”。 案例2:博洛尼下乡的背后
有家装经验或对家装业熟悉的人,很少有不知道北京的博洛尼及其老板蔡明的。博洛尼以简约风格、意大利的流行趋势、德国的施工现场管理、当然以价高而出名。 博洛尼的客户都很高端! 不过,博洛尼已逐步进入县城。 细心的读者在江苏与浙江的不少小县城,也能看到博洛尼的小黑楼(标志性建筑风格)。做高端的博洛尼为什么要走下来?是不是其策略变化了? 不是! 仔细分析就会明白,买别墅的人们到县城了!所以博洛尼也跟着到县城了! 据说,在江苏镇江博洛尼曾天价签下一家厨房,价值近百万元,而普通橱柜也就一万元多点。 橱柜与装修过程非常复杂,业主与设计单位需要多次沟通。别墅的消费者在大城市接触过博洛尼,印象深刻了,感觉自身的品位也提高了。他们买完别墅,对上门来找业务的当地设计公司不屑一顾,直奔博洛尼。 可见,博洛尼的定位没有变,设计品位没有变,项目施工没有变。它不过是随着高端消费者,从一线进入了二、三线市场。 案例3:葡萄酒在皖北实现红色割据
我国葡萄酒市场格局的特点,可概括为四个字:高度集中。前四强占了行业60%以上的份额。 作为吉林的一家中等规模的葡萄酒公司C,面临重重难题:招商难,推广难,进店难。可是,C品牌在安徽皖北地区却一枝独秀,经过多年经营,竟然形成了一个以淮南为中心的红色根据地,与其大本营的销量相似。有一年,C公司甚至把全国经销商工作会议放在此处召开。 C品牌是怎样在皖北找到自己优势的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C品牌找到了淮南一家有实力的经销商,站稳了脚,然后做了奇怪的决定:在该经销商处设立了自己的中心仓库。 当初的初衷是,东北冬天长,货运不出来。慢慢地,中心仓库的作用就体现了:有了中心仓库,有了淮南的样本市场,C在周边发展经销商就容易多了。酒水行业,厂商间的合作至少有三道门槛:保证金、首笔进货量、最少送货批量。而设立了中心仓库,这三道门槛变得微不足道。 随着客户增加,厂家就有精力、有资源做区域内的销售联动,市场逐步有所起色了,红色割据开始形成。 在不少总监的法眼中,仓库的作用微不足道。C品牌在淮南并没有什么优势,可他们就是从中心仓库入手,对企业现有的资源重新定位,稍加改造,从而运作成一种气候。 小结:思维决定成败 爱因斯坦讲过,在问题出现的层面解决问题是没有效果的。这句话对指导二、三线市场业务有一定的启发。不少企业为做大而做大,为做二、三线而做二、三线市场,忽视自己的核心优势,结果“另起炉灶”,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领域。 上面三个小案例,还暗示了一条有价值的建议。营销总监或企业老总,与其花钱去听外行空谈(如成功学之类的培训),还不如带上几个骨干,选一个安静的场地,对自己的业务深入思考,看着自己究竟擅长什么,这种方式也许能发掘自己的优势,然后将其适度延伸,寻找市场来充分表现。 思维的质量决定着经营的质量! 大多营销总监并不缺少理念、套路、经验与教训,缺少的是思考,深入的思考,有质量的思考。 本文建议他们围绕三个方向进行思考: 1.总部怎样才能影响到二、三线市场的销区。 2.销售员究竟在干什么?市场部的工作对销售真的有帮助吗? 3.我们是不是聚集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编辑 范超伟 james@vip.sohu.net
编辑 王兰敏nolastdance@163.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2 21:47 , Processed in 0.0360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