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熟虑方能才尽我用 用人的标准只是一个参照体系而已,真正的用人标准却是一个系统,一门学问,一种修养。很多老板和管理者找到了优秀员工,但是人才还是离你而去,这是为何?其实用人的本身就是被人用,这点您有体会吗? 举个例子: 某公司老板招总监时,一个前来应聘,结果老板深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录用!过后又来一人,老板觉得也不错,此时他的内心有个思想:“前人虽不错,不知他是否卖力?是否忠诚?得了,给他一个压力把后者也用上。”但问题出来了,怎么安排职务呢?先安排个总经理!问题又出来了!把后者带到朋友圈里一转,觉得给个总经理能力不合适!好!安排个副总监跑一个具体市场,给他一个高工资!给他特殊政策!一定把他留下作为人才压力!再不久,有一知名企业离职两年的总监来了。跟捡个宝似的,虽然明知他在做自己的产品,但冲着这名头要了!怎么安排?给他个副总监,给他高工资,给他特殊政策!半年之后,老板总觉得自己这个正总监不咋的,但也没说啥!又把原离职的总监找了回来,给他高工资,给他一具体市场!给他一个承诺和一个希望! 高手!实在是高手!为什么?全世界的“高手”都被他用完了!这个老板能不是高手?问题是这样的企业能快速发展吗? 这个老板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呢? 1.不信任。他担心别人不忠诚,而再招一人以显示压力 2.不沟通。总监是你的二把手,是时刻为企业谋利润、谋发展的关键人物。不管你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应该与之沟通。 3.爱算计。他的整个用人过程,都是在他的算计当中。 4.怕失败。表面上他不怕花钱,见着人才就当个宝。实际上正是因为他怕失败才显露出对人才如此饥渴。花钱要花在刀刃上,要有利于企业发展。 5.不懂管理。一个小企业在销售方面能用几个总监?就算老板是在忽悠,是在算计,但有一点,不管这个营销总监怎么管理,多数情况下这两个副总监能完全配合营销总监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是老板直接招的,最多在面子上敷衍营销总监,而具体事务多数情况也会时时事事找老板。 6.发展思路不清晰。招什么人?招多少人?这是根据企业战略需求而制定,不是凭脑袋发热而制定的,更不能把人带到朋友圈子里审视检查一番! 7.无用人标准。一个人到底是不适合,你应该制定标准,成功与失败都应负责。没必要去怀疑什么,更没必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能人多的是! 当一个公司出现这种情况时,离进化论已不远了。因此一个老板或管理者的发展,必须要有规划并掌握与之匹配的技能。如果没有,那就要学会借力,让有这个能力的人来帮你完成这个责任与使命! 遗憾的是,许多老板或管理者选人时,没有自己的标准,因为他很少自己检查自己缺少什么,他们也不知道经销商与企业的区别在哪里。做经销商赚一分就可以装进口袋一分,做企业时赚一块最多能装进口袋一毛,甚至一毛也不能装! 企业管理者与经销商不同,因为企业已经社会化,必须要进入资本运作、人才储备、产品开发或引进、品牌打造等环节,必须形成系统性思维!选择人才时不能像做经销商一样跟着感觉走,或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那么,老板和管理者到底该怎么办呢? 首先,作为管理者做好本职工作: 1.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充分科学地考察之后决定是否录用,一旦录用就要给予信任,给他适当的授权管理。 2.多沟通。有问题多沟通,把问题摆在桌面上谈,只要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和利益,哪怕吵起来也行,但必须有结果。不能进行人身攻击,不能心存偏见,更不能摆老板架子,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3.不算计。别在背后传话算计,或者不择手段达到目的。要牢牢记得,一个企业要做大,乃至基业长青,最基本的法则就是以诚待人! 4.不怕花钱。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只要有需要,让各级员工多参加管理培训或搞企业文化活动等都是大有益处的,眼光要放长远,不能图一时之利。 5.敢于担待,能包容。不要怕总监失败,怕的是总监怕失败。你越怕,总监就不敢豁出去拼搏,更何谈员工勇于拼搏? 其次,老板和管理者对待员工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处理元老的关系: 1.将个人感情转换为企业感情。 2.将关系利益转化为市场利益。 3.将人治驱动转换为责权驱动。 ★处理家人或朋友的关系: 1.多交流,多沟通 2.弄清角色认知问题 3.弄清角色转换问题 4.弄清利益责权利的关系问题 ★处理一般员工的关系: 1.逢年过节发个短信,给下问候! 2.员工家里有重大直系红白喜事,以身同感或派出代表问候! 3.聚会,逢年过节尽量大方一点 4.工资体系尽量科学合理一点 5.查罚考核尽量人情一点 6.宣传促销尽量授权一点 7.药害查处尽量信任一点 8.劳动奖励尽量隆重一点 9.企业培训尽量规格一点 结语 老板和管理者的用人之道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对于管理者自己而言,只要你大度、包容、敢于自检和担责,就一定能求得良才为你尽心效力;而对于你的员工,只要你视其为你的创业合作伙伴,树立共同的目标,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就一定能和大家一起友好团结地稳步向前,使企业走上和谐奋进的快速发展之路。 编辑:孔晓明 kongxiaoming0521@163.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2 21:33 , Processed in 0.0385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