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它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目前,科技推广之风吹遍神州大地,诸多农资企业以科技推广之名开赴一线市场,试图圈占更大的领地。 市场经济之下,人们无利不起早,不论是科技示范、农业咨询还是专家坐诊,说到底依然是产品的推广、品牌的推广,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利润的增加。于是,在农业基层市场,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 农民对科技推广非常欢迎,他们渴望改进生产技术,渴望得到更多的增产信息;企业也对科技推广抱有巨大信心,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忙碌于基层,但农民与企业各自抱着自己的“小算盘”,造成这两条线没有交叉,他们最终擦肩而过。农民没有得到想要的技术,没有解决心中的疑惑;企业没有得到产品的真正推广,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 科技推广这个能够让亿万农民和万千企业双赢的模式,没有想象的那般和谐。畸形的推广,造成了推广之难,推广之痛。 综合农资企业在基层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其实归结起来不外乎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重利益,轻服务 企业赢利的本性永远不会改变,所以,企业的基层科技推广服务,带有强烈的利益色彩。虽然出发点与科技推广有吻合之处,但其本质上依然是“跑马圈地”、“封疆拓土”。一方面可以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获得更大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可以在基层活动中,与农民获得一定程度的互动。如果从对农民服务的角度来说,成效并不明显。 2.供求矛盾,调配失衡 涉农部门对与技术的推广,存在主观随意性,一般带有强制色彩,片面推广他们认为应该推广的技术。 不少种植大户反映,他们需要的技术得不到,不需要的技术不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供求之间的矛盾。同时,能够下基层做推广的人员,一般是企业的销售人员,他们大部分都是企业临时调配过来,目的是完成任务量,对农业技术知之甚少。 3. 重科研,轻推广 有媒体报道称,每年我国农业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但真正用到农业生产中的并不多。有不少大型农资企业,设置了农业技术研究机构,但在推广中,力度不够,农业技术转化效率低。这与企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低下不无关系,造成企业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使用不当,造成药效降低。 4.制度不力,模式残缺 除以上方面之外,制度也是一方面的问题。目前,利益与服务最完美结合的推广模式,正处于探索阶段,不少企业也是一边实践,一边完善相应的制度。由于没有普适性的模式,造成企业科技推广,依然处于摸索阶段。 本期杂志,我们特别策划了“到基层去”专题,试图对以上问题做一次深入的探讨。当然,见仁见智,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法,依然需要业界同仁深入探讨,共同成长。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1:58 , Processed in 0.0379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