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总是不期而至,即便是那些国际性大品牌,同样会遭遇产品质量危机的困扰。当市场危机发生时,市场就会如一张“多米诺骨牌”:产品在渠道终端下架,经销商接受返货,农资厂商接受退货……其实,最可怕的是产品在经销商、终端商和农民用户心中“下架”,如果这样,农资厂商将回天无术。 当产品质量危机来临时,其破坏力不仅在于因补救、赔偿、销售受阻等因素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必然的,甚至是长期的。即便是非常成功的危机公关,在事实得以澄清或危机得以化解前,也会造成短期的经济损失。 然而,更大的损失是无形损失:品牌形象受损,公信力降低。同时,危机还破坏了产品的关系营销环境,包括农民用户、渠道商(包括经销商、终端商)、政府相关部门、社团组织(如消协)、新闻媒体、其他合作伙伴(如原辅材料供应商、银行等)关系受损。 为此,农资厂商不得不努力去重建这些营销关系,尤其是重建渠道价值链成员的营销关系,或者说市场信心。但是,关系营销环境的“重建”似乎并不那么容易和简单,需要农资厂商付出很多艰辛的努力。 如果产品营销的关系环境不能得以及时“重建”,会危害无穷,诸如被竞争对手乘虚而入,抢占市场,甚至危机还会危及产品线上的其他产品,乃至品牌。我们知道,一个品牌要成为名牌必须得到上述社会力量的认可,在关系没有得到真正修复、恢复之前,名牌也将不“名”,甚至品牌也将不“在”了。 现把针对不同社会力量的修复目标、操作点进行了纲要性归纳与总结,请见表1:
表1 各种社会力量关系修复 很显然,修复企业与农民用户的关系是核心,也就是“本”;修复与政府相关部门、社团组织、新闻媒体、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是辅助关系,也就是“标”。在上述关系得以实际修复的情况下,修复渠道商(包括经销商、终端商)关系才成为一种现实。我们知道,渠道价值链成员包括经销商、终端商、农民用户,这是企业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的大动脉,更是灾后重建的关键。在危机真相得以澄清并提供有效解决措施后,政府相关部门、社团组织、新闻媒体就会客观地对待与“说话”,才会为成功疏通这条大动脉奠定基础。 其实,修复各种营销关系有一个最基本前提,即农资厂商要拿出能为各种社会力量接受和认可的危机解决方案,也就是各社会力量的满意度。这个解决方案应该由四个部分构成,并且对这四个要素更种社会力量也都有着评价指标,请见表2:
表2 构成要素与评价指标 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关系营销环境的恢复始于危机发生,而绝不完全是“灾后重建”的问题。也就是说,化解危机与重树各社会力量信心在某些动作上可能是同步的,而某些动作则是在危机得以化解后,进行继续操作。 农民用户关系重建 农资厂商只有取得农民用户的理解和谅解,并树立农民用户的购买信心,才能从源头上树立渠道商的信心。经销商也好,终端商也罢,选择产品、经营产品的前提是要有市场需求。只要产品能够为渠道商创造价值,合作就有可能,尤其是那些知名品牌,还有一个“品牌粘性”问题,品牌吸引力很大,这就是一些品牌在危机发生后,还能“吸引”渠道商继续经营、农民用户选购这些品牌的重要原因。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1:45 , Processed in 0.04815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