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栏山:“白色恐怖”制造者 “42°牛栏山陈酿”(俗称“白牛”)现象非常精确地诠释了中低端酒也能成为企业经营的发动机,同样能够创造可观的利润。 牛栏山真正将零售价11~15元的“白牛”作为战略运营产品,凭借品质层面的过硬攻关、营销层面的控量提价、北京市场的强势辐射能力,短短几年的时间,在京津冀三地销量轻松破千万件。更令人惊奇的是,“白牛”成功地冲击了各地中低档盒酒,极速瓦解了京津冀三地中低端盒酒的生存空间,成功俘获低端白酒的升级消费者,对三地的中低端产品构成了致命性的威胁,制造了京津冀三地中低端白酒市场的“白色恐怖”现象。 泸州二曲:简单动作大转型 泸州二曲作为低端川酒的一个典型,这几年为什么增量较好?关键原因有两点: 第一,泸州老窖母品牌的整体发展势头好,延伸到中低端白酒,有品牌优势; 第二,博大酒业在转换中低端酒的经营方式,强化了厂商双方对市场的渠道、价格、推广、销售过程的掌控。 五粮液清纯、小郎酒:推动中低端酒分化的代表 由于湖南省特殊的小酒消费氛围,湖南市场成为小酒发展的温床,而其他省份小酒氛围则要差得多。 然而,在严控酒驾的背景下,小酒升温明显,五粮液清纯、小郎酒推出100ml的小瓶酒,定价分别在20元、15元左右。特别是小郎酒,直接投放卫视进行推广,揭开了高价值小酒运营的序幕,推动了中低端白酒的分化。 枝江、稻花香:专注者的成就 90年代末以来,枝江、稻花香专注“民酒”战略,进而成就30亿的销售规模。纵观今天枝江、稻花香在中低端酒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它们的专注和系统运营能力。具体表现在三点: 传播上,注重利用代言人及广告迅速打开知名度,注重保持广告的使用寿命,根据品牌的发展状态相应调整代言人和广告语; 产品策略上,紧贴中低端主流价格带,走性价比路线。同时,产品策略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区域市场特点推出针对性的产品,制定针对性的营销政策; 渠道运作上,注重市场的精耕细作,彻底打通省区市场、板块市场。 洋河:虎视眈眈的贪婪者 蓝色经典成功后,洋河比较快地进行产品下延,不仅有蓝瓷、青瓷,还有八角、象耳、敦煌系列等。在江苏部分地区,洋河5~6元的低端光瓶产品甚至采取比常规低端酒更为猛烈的终端促销。 应该说,先不论洋河运营中低端白酒是否操之过急,以洋河为代表的很多名酒、众多区域强势品牌还是难以割舍中低端市场。 编辑:张铃 185996006@qq.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8:57 , Processed in 0.0350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