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压力品牌的突围路” 叶浩瑜:计划资源紧张的输出型品牌,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品牌合作生产的规模,另一方面要利用鼓励政策(如国际市场拓展等),全力增加本企业的计划资源。 渠道关系不畅的品牌,在解决高层沟通问题的基础上,要加大对商业公司品牌和客户工作的介入力度。 市场需求扩张较为困难的品牌,要尤其注重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不能以品牌战略价值的牺牲,来换取短期销售量的快速增长。 本土市场拓展尚有空间的品牌,要对本土市场的消费特征进行科学调研,加大产品线延伸和品系发展的力度。 省外市场拓展压力较大的品牌,可以借鉴“错位投放”、“产品组合”等有效策略,回避“单打独斗”,要对“避实就虚”地开展营销活动。 “各品牌均有自己不同的压力组合,并不存在只施加压力而不承压的羽扇纶巾谈笑风生的‘围局’者。” 郭晓渔:其实,“压力”问题并不涉及突围,压力对于当下市场和行业境况下的卷烟品牌来说,不是个性问题,而是共性问题,并不是单个或少数品牌处于大多品牌的系统市场围困之下。 压力是一种“态”,是一种过程,只是每个品牌所面临的压力组合类型不同,比如中华品牌面临提价、新品开发、品牌形象更新、降焦等压力;云烟品牌面临从高端卷烟层面下滑到中档甚至更低的压力,以及品牌形象难以突出其背景优势和香型概念困扰等问题……各品牌均有自己不同的压力组合,并不存在只施加压力而不承压的羽扇纶巾谈笑风生的“围局”者。 各品牌若想从压力中解脱出来,还是一个永恒的秘诀——整合资源:行业政策资源调动能力(比如七匹狼品牌);地方政府公共资源(比如黄鹤楼品牌);品牌文化内涵也就是消费者心智资源(比如白沙和芙蓉王品牌);产品本质资源(比如云系卷烟品牌)……而此间种种资源并非简单的加权,而要微妙运用,纵横捭阖与各种博弈之中,方得其秒。 “突围的着眼点和关键” 陈新华:对于外部环境压力较大的品牌,其突围的着眼点应放在未来而不是现在,不必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销量多一点或者销售额多一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品牌的生死问题。现阶段,追求利不如追求名。有了名气,就有了死而后生的根基和本钱。代表品牌:大重九。 对于内部竞争压力较大的品牌,突围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位品牌的母子品牌关系。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结构与规模、共性与个性如何并存发展的的问题。 “规模压力型品牌、效益压力型品牌和竞争压力型品牌的各自突围路” 张秀峰:规模压力型品牌其突围之路,一是要联合贴牌生产,即联合那些在前十五名以外为生存而战的企业,贴牌生产扩大规模。二是由于贴牌生产,商业对十五名以外的企业搞平衡的空间就小了,也能不受干扰地采购市场需要的规模型品牌。三是让听到炮声的人指挥炮,让客户经理发挥订单权,按客户实际需求和客户实际库存来供应卷烟,尽力消除供应的不平衡。 效益压力型品牌的突围之路,一是工业企业对市场实际的供需情况要掌握,对于供大于需低价销售的市场,一定要敢于壮士断腕,把货源分配给断货较严重的市场。这样才能保障效益型品牌真正发挥效益,而不是商业企业都销售出去了而零售户却不赚钱,那效益型品牌很快就会被渠道抛弃,毕竟又贵又不赚钱的牌号,哪个零售户也不想经销。二是商业企业如果是以客户满意作为衡量企业工作水平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把结构指标作为考核标准,相信一定会以市场实际需求来开展卷烟供应的。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8:31 , Processed in 0.0454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