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年头谁没有压力? 优势品牌们面临着越来越高的市场门槛,而计划指标的捉襟见肘与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也迫使这些品牌走上艰难的结构提升之路;弱势品牌在本土市场的扩张日益逼近边界值,省外市场拓展遭遇“渠道-终端-消费”的链式阻力。与其考量压力本身,不如从生存与否的角度,先对这些品牌的发展境地做一番评估。 无疑,进入重点品牌名单前列的,至少不存在生存问题。根据2012年1季度重点品牌名单,有规模优势的包括“双喜·红双喜”、“红塔山”、“白沙”;有结构优势的包括“中华”、“芙蓉王”、“玉溪”、“苏烟”;有价值(兼顾了规模和结构)优势的如“云烟”、“黄鹤楼”、“利群”、“南京”;在低焦油市场发展多年而拥有相对主动权的,如“长白山”;在竞争平缓的混合型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的,如“中南海”、“都宝”、“金桥”。 其次,加速发展并拥有本土市场的有力支撑的品牌,也在短期内不存在生存问题,包括“黄金叶”、“娇子”、“泰山”、“黄山”。再次,政策强力支持的品牌,较短期内也拥有生存的根基,以“七匹狼”为典型代表。最后,作为强势工业企业的附属(或补充)品牌,在生存问题上也显得“有恃无恐”,包括“红金龙”、“红河”等。 还有一个群体,由于已经被列为或必将被列为整合对象,抱着“必死决心”,已然不存在所谓“生存压力”,但由于历史原因及维持较低档次产品的市场供应等考虑,还有十万箱以上的销售量,包括“红河”、“黄果树”、“红旗渠”、“哈德门”、“红梅”、“雄狮”、“天下秀”、“猴王”、“庐山”、“甲天下”等品牌。 剩下的,就是所谓“三线品牌”,包括“贵烟”、“钻石”、“兰州”、“真龙”、“金圣”、“好猫”。本文就“压力”品牌“突围”的问题,对这些“三线品牌”的生存状态进行调查。 共性 “鼓励培育品牌”之惑 重点品牌的考核体系涵盖了“销量”、“销售额”、“低焦油”三个角度模块,以及一个“鼓励培育品牌”名单,即“三类以上卷烟销量排名前15位品牌”、“销售收入(含税)排名前15位品牌”、“鼓励培育品牌”和“低焦油卷烟(盒标焦油含量8mg/支以下)品牌”名单。 从2010年、2011年、2012年1季度全国重点品牌名单来看,“鼓励培育品牌”主要出现的变化:一是长白山从“低焦油卷烟品牌”发展为“低焦油卷烟品牌”与“鼓励培育品牌”,两者兼得;二是“黄金叶”自2012年起进入三类烟上销量、销售收入前15位名单,从而脱离“鼓励培育品牌”。而不变的是,“贵烟”、“钻石”、“兰州”、“真龙”、“金圣”、“好猫”长期在且仅在“鼓励培育品牌”名单中。 “鼓励培育品牌”实质上是在品牌的生存保留一定的空间,希望全行业尤其是商业公司给予合理的支持,同时也敲响了发展的警钟。这些品牌身为行业“鼓励培育”,就如同最高法院对“吴英案”的处置一样——发回重审。 2012年1季度“鼓励培育品牌”名单 单位:万箱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2:13 , Processed in 0.0358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