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品牌中华——旧时王谢堂前 2012年初,卷烟品牌中华高调推出其新规格“大中华”。虽然,其2011年产销量已接近100万箱,商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一方面,提早实现了“ 新规格“大中华”有两个明显特征——低焦和价高。中华卷烟多年来以“浓香型”浓重的味觉识别被消费者所接受,低焦对于其来说并非如一些“新贵”类型的卷烟品牌那般轻易。而国内卷烟降焦属大趋势,低焦亦是其必然选择,尤其是从2011年芙蓉王品牌以两款低焦新规格开启“主流降焦”的格局之后,“低焦”概念已不再是小品牌搏出位或者黑马们抢镜的“捷径”。此时,低焦之举措是对大趋势的顺势。 中华卷烟品牌一贯有着与其他卷烟品牌不同的品牌和市场操作思路,且几十年来深得其益。早在90年代初卷烟批零价格放开之始,同为被当时市场和消费者追捧的中华卷烟和红塔山品牌,曾经都价居7元/包(在当时已属高价)左右。沧海桑田,时值今日,红塔山最主力的销量贡献规格依然在10元/包以下徘徊,中华卷烟的主流规格却是450元/条的中华(硬)和650元/条的中华(软)。这均有赖于多年来中华卷烟品牌管理的“饥饿”市场供给策略及不断上调价格。 身处一个急速变革的社会和时代中,大趋势瞬息万变,受经济、社会及行业发展等多领域因素影响,近几年国内卷烟市场结构提升异常迅猛。中华卷烟品牌在惯有策略的作用下,已难以保持其价格和价值的绝对高端性。也就是说,中华卷烟的稳步提价策略已跟不上卷烟市场结构提升的迅猛速度。在此压力之下,必须有新的产品规格来承担维持其品牌价值的使命,“大中华”的定位便是如此。 卷烟品牌中华一贯保持稳健的品牌策略,鲜有新规格问世,也就保持了其品牌文化和消费者认同的专一性。2006年,其试探性地推出“中华5000”,至今市场并未有强烈的回应,仍是以传统的中华(硬)和中华(软)为主流。“大中华”的推出亦难以确定不会有类似“中华5000”的市场反应,也正是基于此,其包装设计、上市策略、发布会安排等均可见品牌管理者的谨慎周详之态:一则尽可能延续原有主流规格产品的风格,以延续其“政治”感的优势;二则又要尽显产品提升及创新之处,还要应和行业当下的低焦趋势。可见其压力之下的煞费苦心。 芙蓉王——价值传递至何方? 同卷烟品牌中华一样,芙蓉王也面临着品牌价值从高端向大众消费倾斜的趋势。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芙蓉王以超过110万箱的产销量和超越600亿的商业销售收入,从规模角度来说已成为一类烟中的NO.1,但面临的压力也主要集中于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 从品牌结构来说,芙蓉王近几年推出的以蓝色为主色调的“蓝色星空”和“钻石”,并未达到在其所属价位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的程度,对品牌主体的价值提升效果并不明显。 2011年,其推出低焦规格“金软”,一方面应和行业当下低焦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也把“生态低焦”这样的概念引入其品牌背书。然而,对于有长久积淀且以文化见长的芙蓉王来说,如何将业已成熟的品牌文化和新的概念点与高端形象规格有机结合,形成相互支撑和体现的良性循环,还得观察其下一步的动作。 同时以玉溪庄园、七匹狼大通仙等品牌展现的所谓“庄园”概念和“生态烟”概念,已经开始为高端卷烟的品牌文化找到产品层面的实际支撑,似乎开启了一轮新的卷烟品牌文化格局;而对于多年来以品牌文化著称于烟草行业内的芙蓉王来说,自身的优势领域开始受到新的竞争挑战压力。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8:25 , Processed in 0.0387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