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的理性 眼下,早已成为众矢之的的“天价烟”就处于被众多媒体及众多舆论千刀万剐的风口浪尖之上。表面上看,“天价烟”多少有些委屈,市场上有对于超高端卷烟的显性需求,而“天价烟”仅仅只是满足需求而已;君不见那些国际奢侈品品牌正扎堆进入国内并赚得盆满钵满,中国已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至于越涨越高的价格,虽然不排除人为炒作的主观因素,但更应看到需求者自身对于“高价格”的客观需求——“天价烟”的消费者往往“只买贵的”,而且是“不贵还不行”。 我们把这种需求定义为“畸形的理性”,其需求来源是畸形的,混杂着当前社会转型期诸如拜金主义、盲目攀比、未富先奢等社会通病。但对于这种需求的满足又是相对理性的,面对客观存在且日趋旺盛的消费需求,任何一家企业和品牌都不可能坐视机会的流失,你不去满足需求,市场就会被别人所占领——这种判断还可以进一步地理解为,即便没有“天价烟”的存在,一定会有“天价茶”、“天价酒”或者“天价表”来替代。比如:茅台酒在价格上早已经居高俯视那些所谓的“天价”。 行业的高度 虽然有些媒体的出发点确实是寄望于通过曝光“天价烟”来将自己置于道德的制高点,并希望吸引到众多的关注眼球。但如果站在整个产业持续发展的高度,我们理应对“天价烟”对于整个产业所造成的巨大伤害有着更加清醒的认识,对于如何有效地治理好“天价烟”有着更为迫切的心情。 治“天价”更要治心态。目前,按照行业的统一安排部署,全国各地正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治理“天价烟”,治理目标直指矛盾焦点——务必将零售价控制在1000元/条以内。这个目标可以通过适度增加货源投放、加强零售价格管制、强化舆论宣传导向等途径来加以实现。但是,那些在“天价烟”形成及恶化的过程中所养成的行为和惯性(如盲目投入、过度包装、夸大宣传、人为炒作等),能否随着“天价”的消失一并得到很好地治理还是个未知数。从根本上讲,这些思维的存在与付诸行动远比“天价”本身具备更强的伤害性和破坏性。所以,“天价”的治理首先是心态的调整——比“天价”更令人担忧的是品牌运作中所一再呈现的浮躁焦虑、盲目攀比、信口开河,总是妄图一夜爆红,这样的心态如果不调整好,即使今天没了“天价烟”,明天会否出现“XX烟”?!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2:19 , Processed in 0.0429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