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红利是对渠道战略回旋空间和人口红利的双重利用。以庞大的营销队伍去开发碎片化的市场,没有人口红利的支撑是很困难的。 当人口红利和渠道红利都将释放完毕时,我们必须思考:扁平化之后怎么办?我的答案是:逆向扁平化。即企业营销组织架构的扁平化、通路的层级化。 逆向扁平化是不是回归到1997年之前的渠道模式?肯定不是简单的回归,是螺旋式上升。 其实,无论什么样的扁平化,总的管理层级是基本不变的。扁平化时代,经销商每减少一个层次,生产厂家的营销组织就增加一个层次,渠道的扁平化就是厂家的层级化,总的管理层次基本没变。 同样,逆向扁平化过程中,生产厂家营销组织层次的减少,意味着经销商要相应增加管理层次。 逆向扁平化的出现 1997年的经销商“大户”,是有人员无组织的“大户”。说他们是“大户”,一是指主要销量大;二是指搬运工多。之所以说他们“无组织”,是指这些经销商基本没有销售队伍,是销量较大的个体户而已。这种运作方式,在批发市场搞批发当然没问题,但做渠道分销就是一个大问题。通路之所以变“阻路”,就是因为这些经销商基本没有渠道渗透能力。 通路扁平化过程中,“省代”、“市代”不断被规模化,最后形成以“县代”为主的经销格局,经销商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样没有提升。所以,扁平化其实是以厂家的渠道管理能力替代经销商的渠道管理能力的过程。如果经销商具备了渠道管理能力,那么厂家是没有必要做渠道扁平化的。 经销商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是拜KA所赐。因为KA是高度专业分工的,所以与KA合作的经销商必须进行专业分工。 管理是从专业分工开始的,“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对此早有论述。为了与KA对接,经销商不得不进行专业分工,凡是做不到的,要么做不大,要么被淘汰。所以,KA对经销商的逆向整合远远超过生产厂家对经销商的整合。 有了专业分工,就能够建立组织架构,就能够培养专业人才,就不再有“全能人才”的渴求,就能够通过流程进行管理,从个体户式的管理走向公司化的管理。 建立在专业分工基础上的公司化管理,是可以不断增加管理层次的。当经销商具备了层次化管理能力时,生产厂家的逆向扁平化才成为可能。 逆向组织层次的设定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00:28 , Processed in 0.04089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