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85后、90后的逐渐成熟,此类职场新人已成为企业的新生代主力军。但随着85后、90后大量涌入职场,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他们离职的原因不尽相同,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一个原因是——看不惯“废物主管”。 在职场新人眼里,如果主管在专业性或管理上没有功底,基本上就会被划拨到“废物”行列。所谓的“废物主管”都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某上市企业的品牌部总监,他个人的专业水平属于“卖菜大妈”级别,管理水平则属于“流氓”级别。他在公司工作了13年,其拍马屁功底也不怎么样,总是拍得过于露骨,但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像他这样的人偏偏能得到重用。 一些应聘者在面试的时候,如果谈到原公司上级的种种“废物”表现,便一改原来的唯唯诺诺之态,变得口若悬河,更有甚者会激动不已,堪比当年美国轰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馆时的愤怒之势。还有一部分人,将企业内的种种不合理问题,归结到这些曾经的顶头上司身上。 随着我接触到更多的85后、90后员工,我也逐渐理解了他们对“废物主管”的偏见,并认为他们的这种偏见是可以改善的。 85后、90后的思维 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这群年轻人的思维模式与老一辈差异较大,更多偏向于美国人信仰的“非黑即白”的价值观,用直观感觉对好与坏进行评价。比如,此人不畏强权、业务能力强、有积极进取的心态……那么,这个人就是好人,如果违背这些“标准”,这个领导就应该是坏人。 这种典型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与中国传统的“一阴一阳,融会贯通”之道大相径庭。在此,我必须提醒新人,这里是中国,必须按照中国的传统思维来做人、做事,如果非要坚持所谓的“国际性价值观”,那就只能出国发展了。再说了,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时也提出了“在黑白中间有一个灰色地带”的新思路,说白了,也就是中国的“中庸之道”。 如果想要提升这些“后字辈”族群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我们还需要深挖,挖出他们的思维是如何形成的,从而才能找到病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 谈及年轻人“非黑即白”思维模式的形成,就不得不提美国的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获美得宝、好人刀枪不入,坏人必死无疑……这些好莱坞式的思维,深刻影响着中国85后和90后的年轻人,这些绝对化的“美国元素”甚至成为一些人的精神食粮。在这样的思想氛围熏陶下,85后和90后的年轻人逐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排斥心理。 如果你是自己创业也就罢了,毕竟自己的公司自己说了算,如若不然,就要适应目前的职场生活,必须进行自我改造。自我改造这件事情刻不容缓,当务之急便是多看中国名著,四大名著首当其冲。别的先不说,《西游记》是必看读物,看完之后,你或许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孙猴子是高级打工仔,唐三藏却成了团队领军人物。 找到新人对“废物主管”产生偏见的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全面了解你将面对的对手——废物主管。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05:44 , Processed in 0.0400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